【人間社 林淑玲 台中報導】2022-05-31

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受邀5月29日於惠中寺三樓大殿,為佛光山惠中寺2022年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的線上直播聽眾及觀眾,參加人數逾九千人,主講「東坡生命中的變與不變」,探討蘇東坡如何從政治思想丶文學作品及人道主義關懷角度,以壑達的生命活出一切?希望在疫情嚴峻中,帶領每個人生命提升智慧,心靈獲得撫慰。

蘇軾宋代文學家,字子瞻,眉州眉山(今屬四川)人,全方位的大文學家,擅長詩、詞、賦、散文、書法、繪畫和音樂,是中國文學史與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,蘇軾作品現存詩二千多首,詞三百多首,文四千八百多篇。父親為他命「軾」,希望他瞻前,一生不鋒芒畢露。母親程氏果敢丶仁慈,不許殺生而信佛,對蘇軾的人格和性格教育影響很大。蘇家父子三人,均在「唐宋古文八大家」之列,人稱「三蘇」分別為父親蘇洵、蘇軾、弟弟蘇轍。

宋神宗熙寧年間,圍繞在王安石熙寧變法的一場,舊黨領袖司馬光、新黨領袖王安石的新舊黨爭,蘇軾當時對政治主張,對「新法」(新黨)「更化」(舊黨)的態度。新黨新法,新法新政的「變化」,蘇軾真正不是關心新舊黨爭的變化,而是對老百姓的一種關懷和體卹的「便民」政策。

宋神宗元豐二年的烏台詩案,蘇軾被貶謫到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,為蘇軾政治生涯的一次重大轉折點。「詩案」則主要是因為新法的許多詩篇而因禍上身,在黃州的期間,從「蘇軾」蛻變為曠達的「蘇東坡」居士。

蘇軾一生經歷七階段,在朝於宋神宗熙寧年間,外任杭州、密州、徐州、湖州,最後被貶居黃州。多次被朝廷命官,復因新舊黨爭遭貶謫,一生坎坷,大起大落。

兩次謫居士期間是蘇軾人生及創作的轉變期、豐收期,開始抒寫複雜矛盾的人生感慨;創作風格由豪健淸雄變成較為清曠、簡遠、平淡自然;以前寫詩,接著散文賦、隨筆、題跋、書簡、成就高,有自覺創作;受佛教、道家影響。

蘇軾文學創作的改變,從婉約詞到豪放詞。《東坡樂府》的詞題詞序,從女性代言人到士大夫化,「作者」的存在參與;有意識地制作詞題詞賦,「詞」成為一種文學體裁,士大夫自我表達的形式。

《赤壁賦》「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,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;自其不變者而觀之,則物與我皆無盡也,而又何羨乎?且夫天地之間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,雖一毫而莫取,惟江上之清風,與山間之明月,耳得之而為聲,目遇之而成色。取之無禁,用之不竭,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,而吾與子之所共適。」變的不能久存,是無常、時間剎那生滅;不變的是物我皆永恆。

蘇軾《自題金山畫像》「心似已灰之木,身如不繫之舟。問汝平生功業,黃州惠州儋州。」黃州惠州儋州說明蘇軾被貶的一生。《定風波》「回首向來蕭瑟處,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。」生死即涅槃,煩惱即菩提。《六月二十日夜渡海》「雲散月明誰點綴?天容海色本澄清。」蘇軾最後的身影。

文章轉至:人間通訊社